【分享会报名】国美竟然有1堂玩豆腐的课?
食品设计分享会第2期
我们有幸约请了中国美术学院的老师
胡方
在魏玛包豪斯大学的研究生毕设中,开启了她人生中第1个真正意义上的食品设计,作为文化承载者和传递者,将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国外。
在国美做老师期间,带着学生,玩豆腐、吃野菜、做山查糕,通过这些教学、设计的实践让更多人了解食品和设计可以成为文化的载体。
本期分享会,胡方老师将带大家了解如何用设计、策展来转化表达自然界的神秘气力、提升传统食材和手工艺的价值。
分享佳宾
€€
胡方
中国美术学院 讲师
胡方(Dipl.-Des. Fang Hu),毕业于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,主修产品设计。现任中国美术学院讲师,潜心研究食品设计与饮食人文领域、探索食品与设计相结合的教学实践。
2015年8月主创“吃豆府”(ChiTofu)食品设计项目,专注于食品相干的体验设计和艺术人文活动创意。主策划“吃甚么豆腐”食品设计展、“包豪斯午饭--保罗克利篇”等食品设计艺术、商业活动。现为多个家居、食品品牌提供设计咨询服务。
今年5月,胡方作为受邀讲者将参加第3届伯克利-斯坦福“食品创新与设计”年度峰会(Berkeley-Stanford Food Innovation & Design Symposium 2018)。
分享内容:
带着学生把豆腐做成毕设丨传统食品再设计
-设计语言表达生命力的顽强与延展
-用设计语言活化再现民俗(饮食)传统文化
4月26日(周4)
晚上8:00⑼:00
线上准时开讲
报名方式见文章底部
资料来源丨
Atelier Fang食品设计
吃豆咖啡厅冬季工作服图片府
从展览到学生的毕设
豆腐的创新设计从未停止
“吃豆府”(ChiTofu)是1项由设计艺电力施工为什么要穿工作服术家团队邀约专业厨师合作,共同打造的跨界食品设计实验艺术项目。致力于将传统美食进行创新设计,通过对食品本身和相干环境器物、食品体验的再设计,发掘味觉和视觉的新可能,创造全新的“食品设计”互动体验,探求更深的食品设计人文内涵。
豆花饮丨「吃豆府」孕育的首届毕业设计
设计丨徐溪婧 吴甜
导师丨 胡方 田进
传统的制豆工艺被设计者用更具创意的互动方式显现,可以吃的设计「豆花饮」在2016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设计展览现场深受大家的青睐。
「豆花饮」是1组将古法豆花的制作设计成交互体验的装置。两位设计者分析传统豆制品美食的制作进程和使用工具,将其重新解构,搭建创意的饮食环境,带来新的饮食体验。
大大小小的玻璃瓶罐让全部空间比起厨房更像是小清新的实验室。最成心思的是,她们将豆花制作中最重要两个环节:滤渣和点卤,设计为食客可以亲身体验的部份。
▲滤渣
▲ 点卤
植物蛋白固化实验室丨2017毕业设计
设计丨钱晨雨 黄冰蝶
导师丨 胡方 田进
设计者通过对食品盛载工具和制作工具的再设计,让参与者亲身体验豆浆的的制作,并视察豆浆在全部流程中形态的变化。参与者根据提示,自由地选择想要的食材和成型方式,在尝试与探索中感受传统食品制作的魅力和创新自由的气力。
「植物蛋白固化实验室」更像是1个“未来厨房”。设计师们根据传统食品制作方式,活化它的制作工艺,用“精准”与“量化”的理性思惟方式和“自由”、“好玩”的操作模式来设计豆制品制作的体验流程。
设计师将植物蛋白固化的制作方式再创新,在其中增加了新的酸性凝固物资,并且分析归纳了多种不同的搅拌制作方式。在制作的进程中还增加了“点色”环节,赋予了植物蛋白原液更多的色彩变化,口感层次丰富。在器皿设计方面,设计师选用了统1的’实验室“风格,使它们同时兼具结构和功能暗示。
▲豆浆“点彩”
食品设计课堂
除由「吃豆府」孕育出的毕业设计,由胡方老师的食品设计课堂也带领着同学,用设计的方法给平常生活中平凡的食材注入新的活力。
传统糕点山查糕的趣味互动体验丨课堂
想详细了解胡方老师的食品设计教学内容?
敬请期待
分享会时间
4月26日(星期4)晚上8:00
#报名方式#
请扫描下方2维码
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
请与本公众号申请获得内容授权